婚礼摄像师和摄影师的分工差异
很多人以为拿相机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事,其实就像厨师分白案红案,婚礼影像也有明确分工,摄像师负责动态记录,他们的画面会呼吸——从新娘父亲颤抖的手到抛捧花时的弧线,都需要用连续镜头讲故事,而摄影师更像是瞬间猎人,比如新郎掀起头纱时新娘睫毛上的泪珠,这种0.1秒的绝杀画面才是他们的战场,去年跟拍时,新娘突然转身对父母鞠躬,摄像师必须保持稳定运镜,而摄影师要在这三秒内完成构图、对焦、抓拍三连操作。
设备选择暴露工作逻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观察他们的装备就能看出门道:摄像师往往扛着带兔笼的微单,外接麦克风和跟焦器,活像移动的军火库,这是因为视频需要持续收声和流畅变焦,就像用鱼竿溜大鱼,稍有不慎就会断线,而摄影师的双肩包里藏着五六个定焦镜头,他们换镜头的速度比魔术师翻牌还快,有次户外仪式突然下雨,摄像师忙着给机器穿雨衣时,摄影师已经用35mm镜头在屋檐下拍了二十张情绪特写——静态拍摄的机动性优势此刻尽显。
后期处理决定成品形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新人常抱怨:"为什么精修照片三天就能发,视频却要等半个月?"这好比问为什么炒菜比炖汤快,摄影师调色就像给照片化妆,动动液化工具、拉个曲线就能交货,但摄像师得把上百个镜头缝成故事线,配乐卡点比给螃蟹绑绳还费劲,去年遇到个挑剔的客户,视频改了七版还是觉得转场不够"梦幻",而同期拍摄的照片早就在朋友圈收割了三百个赞。
新人该如何合理分配预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婚庆公司报价单上摄像比摄影贵30%时,别急着砍价,想象你要买冰箱和烤箱——虽然都是电器,但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,建议把60%影像预算给摄影,因为他们要出迎宾海报和相册这种刚需产物;剩下40%给摄像,毕竟五年后你们更可能窝在沙发看动态回忆,有个客户曾坚持要双机位摄像却只订单机位摄影,结果电子请柬上连张像样的主纱照都挑不出来,这种失衡配置就像买了跑车却装自行车轮胎。
突发事件应对暴露专业差距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婚礼上掉链子的状况比综艺节目还多,这时就能看出谁在吃技术饭,烛光仪式突然停电,摄影师直接调高ISO开到1.4光圈,噪点大的照片反而成了有故事感的胶片风格;而摄像师如果只会依赖自动曝光,画面就会变成闪烁的灾难片,真正的高手都备着两手方案:我认识个摄像师会在西装内衬藏口袋,专门放LED补光灯,这种操作就像消防员在头盔里藏逃生面罩。


 Warm温暖光
 Warm温暖光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