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需要提前确认模特的拍摄需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摄前三天,建议通过文字或面谈明确三个关键点:服装风格、情绪表达和特殊禁忌,曾有位人像摄影师在拍摄当天才发现模特带的都是职场套装,而计划拍摄的却是森系主题,最终临时调整场地才挽救成片,不妨准备一份简易问卷,列出"这次拍摄最想展现自己哪一面"这类具体问题,比笼统的"你有什么想法"更能获得有效信息,模特手指上的婚戒要不要入镜这种细节,往往比光圈值更影响最终效果。
单灯也能玩出层次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只有一盏常亮灯或机顶闪时,尝试让模特侧身45度站立,光源从斜后方打来,这样发丝和肩颈线条会形成亮边,而面部则由环境光自然补亮,某次棚拍遇到停电,我们反而用这个方法配合窗户自然光,拍出了比原定方案更生动的肖像,关键要控制主光与环境光的光比在1:2左右,太强的逆光会让面部陷入阴影,就像煮泡面时水加太少——看似浓烈实则失衡。
引导动作要具体到关节角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别说"放松点"这种抽象指令,换成"左手拇指轻搭锁骨,右手腕关节稍微内旋"会更有效,观察模特的手肘是否正对镜头很重要,伸直的手臂在二维画面里容易变成视觉干扰,有次指导新人调整下巴角度时,发现让其想象"用鼻尖去够三米外的蒲公英"比直接说"抬下巴"更自然,人体就像可折叠的家具,需要明确每个"转轴"的调整幅度。
后期选片要建立双重标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先按技术指标初筛:焦点是否落在近侧眼睛,高光是否溢出,再让模特参与终选,这时候常会发现他们钟爱的反而是你认为"有瑕疵"的片子,某次商业拍摄中,模特坚持选择一张轻微虚焦的侧脸,后来这张照片成了品牌主视觉——动态模糊反而强化了发丝飘动的质感,就像炖汤时撇去的浮沫,有时所谓的"不完美"才是鲜味的来源。
突发状况可以转化为创作元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突然下雨时别急着收器材,让模特的湿发贴在脸颊反而能强化情绪,有次拍摄中途模特的耳环突然断裂,我们当即改用这个意外作为视觉焦点,让她捏着残损的耳垂拍了一组故事感强烈的特写,现场就像炒菜颠勺,关键不是避免食材飞溅,而是控制落点变成摆盘的一部分。


 时光留下痕迹
 时光留下痕迹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