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照技巧和方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光线方向提升画面质感
为什么同一场景,别人拍的照片立体感十足,而你的却显得平淡?关键在于光线的运用,侧光能突出物体的纹理和层次,比如拍摄人像时,让阳光从45度角照射,面部轮廓会显得更立体;逆光则适合营造氛围,比如拍摄树叶时,阳光透过叶片形成的透亮效果,但要注意,强光下容易过曝,可以尝试用反光板补光或调整曝光补偿,阴天的柔光适合拍人像,而正午的顶光往往会让眼窝形成难看的阴影——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,或者干脆等光线更柔和时再拍。
构图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
把主体放在正中间?这可能是新手常犯的错误,试试三分法: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,交点就是黄金位置,拍摄风景时,地平线放在上1/3或下1/3处,能避免画面被割裂;拍人像时,眼睛落在上方交点会更吸引视线,不过规则是用来打破的——当你想表现对称美(比如倒影)时,居中构图反而更合适,下次拍咖啡杯,试着把杯柄对准右下交点,你会发现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。
快门速度决定动态表现
拍奔跑的宠物总是一片模糊?问题出在快门速度,1/500秒能凝固飞鸟的翅膀,而1/30秒能拍出车流的光轨,手持拍摄时,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(比如50mm镜头用1/50秒以上),但有时候故意放慢快门反而有惊喜:用三脚架拍摄瀑布时,1/4秒的快门会让水流变成丝绸状,拍摄运动物体时,预判轨迹比追焦更重要——就像打乒乓球要盯住对手的挥拍动作。
巧用前景增加画面纵深感
为什么旅游照总像平面明信片?因为没有前景作为"引子",在沙滩拍摄时,让几块礁石占据画面前端,观众的视线会自然延伸到远方的海浪;拍秋叶时,用一片虚化的红叶做前景,能制造出层层叠叠的秋意,甚至可以利用手边的物品——举起一片树叶作框架,透过叶隙拍摄远处的山峦,要注意前景与主体的关联性,杂乱的树枝反而会干扰视线,就像吃火锅要先涮肉再喝汤,好照片也需要层次递进。
后期调整不是补救而是升华
别把修图软件当成"后悔药",前期能解决的问题不要留给后期,但适当的调整能让照片更接近人眼所见:拉高阴影恢复暗部细节,微调白平衡修正偏色,适度锐化弥补镜头的轻微模糊,过度饱和的蓝天和磨皮到反光的人脸会显得很假,就像化妆要突出优点而非完全改变样貌,好的后期应该让人看不出修图痕迹,遇到背光拍摄的人像,可以试试局部提亮眼睛,这种细微调整往往比整体调亮更自然。


 Rain雨之灵
 Rain雨之灵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