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0元档手机如何挑出拍照王者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个价位的手机普遍搭载索尼IMX800系列主摄,但实际表现差异很大,比如某品牌用IMX890配合廉价镜头组,夜景边缘画质像被猫抓过一样模糊;而另一款同传感器机型配玻璃镜片,暗光下细节依然扎实,建议优先看实拍样张,注意墙角文字、树叶脉络等细节是否发糊。
长焦镜头是不是越多倍越好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厂商喜欢标榜"50倍变焦",但实测3倍光学变焦比10倍混合变焦实用得多,上周用某款3倍长焦拍公园荷花,花瓣纹理清晰可见;换用号称10倍变焦的机型,画面就像隔了层毛玻璃,变焦倍数每增加一级,进光量就断崖式下跌,画质也会跟着跳水。
为什么有些夜景模式越用越糟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遇到主打"超级夜景"却翻车的机型不在少数,关键看算法是否懂得"刹车"——某款手机在路灯场景强行拉亮暗部,结果噪点比星星还多;反而另一款控制曝光时间,保留了明暗层次,就像煮汤,火候太大反而会毁掉鲜味。
人像模式的虚化陷阱要当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测试时让模特站在树丛前,发现3000元档手机普遍存在边缘识别错误,某款手机把发丝和树枝糊成一团,像用橡皮擦胡乱抹过;表现好的机型会保留发丝细节,背景虚化也有渐进层次,自拍党要特别注意:美颜和虚化同时开启时,五官容易像被面团揉过一样失真。
视频防抖真的能代替云台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边走边拍时,某款手机电子防抖会把画面裁切得只剩中心部分,像透过猫眼在看世界;而光学防抖机型虽然画面更完整,但快速移动时仍有果冻效应,如果经常拍vlog,建议选择支持陀螺仪辅助的机型,就像给画面装了隐形的弹簧缓冲器。


 心湖泛起涟漪
 心湖泛起涟漪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