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视频画面构图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对称构图能带来稳定感
对称构图的核心在于让画面左右或上下形成镜像平衡,拍摄建筑时,将主体置于画面中线,两侧结构完全呼应,能传递庄重感,但过度追求对称可能显得呆板——比如拍摄人物访谈时,若受访者正对镜头居中端坐,虽然工整却缺乏活力,此时不妨让人物稍微偏离中线,保留背景对称元素的同时,通过斜侧打光制造面部立体感。
三分法让画面更透气
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,重要元素放在交叉点上,这是最易上手的构图技巧,拍摄美食时,将餐盘放在右下交叉点,左上方留出热气升腾的空间,观众视线会自然形成Z字形移动,但遇到动态场景时,死守三分法可能错失精彩瞬间,例如拍摄宠物奔跑,与其纠结爪子是否踩在虚拟格线上,不如优先保证动作的完整抓拍,后期再通过裁剪微调构图。
引导线能强化视觉路径
利用道路、栏杆等延伸物将观众视线引向主体,地铁站拍摄时,通道的透视线条会像箭头般指向远方行人,这种构图能制造纵深感,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依赖物理线条——其实目光方向也是隐形引导线,拍摄两人对话时,即便没有实际连线,其中一人注视另一人的视线,同样能构成强有力的视觉牵引。
负空间可以制造呼吸感
在主体周围留出大量空白区域,这种手法在极简风短视频中常见,拍摄舞蹈片段时,让舞者只占据画面1/3面积,其余空间用纯色背景填充,反而能突出肢体张力,不过负空间运用需要分寸感,空旷的蓝天作为背景固然清爽,但若持续10秒没有任何飞鸟或云层变化,观众就会感到乏味,此时不妨在后期加入缓慢移动的光影特效,让留白区域产生微妙动态。
框架构图能增加层次感
用门窗、树丛等自然元素构成画中画效果,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拍摄人物,窗框既遮挡了杂乱背景,又形成了明暗对比的天然相框,但要注意现实中的框架往往不够理想,树枝可能穿模而过遮挡面部,这时可以后退两步拍摄全景,后期通过蒙版单独提亮框架内的主体,既保留构图趣味性又确保主体清晰可见。


 微风轻拂发丝
 微风轻拂发丝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