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光影塑造照片的立体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拍出的画面总像纸片般扁平,问题常出在光线的单一性,尝试在清晨或黄昏拍摄,斜射的光线会让建筑物的纹理像浮雕般凸现,比如拍摄老巷子的砖墙,硬光能强化每一道裂缝的阴影,而柔光则适合表现陶罐的圆润曲线,影子不是敌人——当你在拍静物时,故意用台灯制造45度侧光,那些跳跃的光斑会让苹果表面的水珠突然有了生命。
为什么你的构图总差一口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把地平线卡在画面正中的风景照吗?像被锯成两半的木头,三分法不是铁律但值得玩味:拍摄茶园时,让茶垄的曲线从左下角延伸到右上角,留出天空的1/3,画面突然就呼吸顺畅了,遇到对称建筑别急着居中,试着让拱门的圆弧切过对角线,这种"不完美"反而激活了整个画面,下次拍人像,记得检查背景是否有电线杆"长"在模特头上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瀑布变成牛奶绸缎需要1/4秒,而飞鸟定格翅膀要1/2000秒——你的相机其实是个时光魔术师,拍夜市流动的人群时,用1/15秒追焦拍摄,背景会拉出彩色的光流,但主体商贩的脸依然清晰,有次拍雨景,发现1/125秒能让雨丝凝固成银针,而1/30秒则化作朦胧纱帘,想知道咖啡溅起的皇冠形状?试试1/800秒连拍,你会见证液体雕塑的诞生。
色彩搭配藏着情绪密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青橙色调不是滤镜商的阴谋,清晨渔港的蓝雾与渔夫橙衣的碰撞确实能唤醒视网膜,拍秋日银杏时,故意让穿藏蓝大衣的游人入镜,金黄的饱和度会翻倍,注意色块比例——红叶占画面70%时热烈,缩至30%则变成画框里的宝石,遇到阴天别沮丧,灰调能突出红衣小孩的鲜活,就像水墨画上的朱砂印。
微距世界需要重新对焦眼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把镜头怼到花蕊前10厘米,会发现雄蕊顶端的花粉像外星金字塔,但微距的陷阱在于,景深薄得如同洋葱膜——拍甲虫时若只对准眼睛,它的金属光泽鞘翅就会融化成色块,有个取巧办法:平行于昆虫背部拍摄,这样整个身体都能落在焦点平面上,清晨的露珠是天然放大镜,透过它能看到倒立的整个世界。


 心湖泛起涟漪
 心湖泛起涟漪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