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会帮你藏住小缺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抱怨拍照显脸大,其实问题常出在光线,正午的顶光会在眼窝和鼻下投出阴影,像给五官画了道黑框,试试清晨或黄昏的斜射光——阳光从侧面45度打过来时,会自然勾勒面部轮廓,有个简单实验:站在窗前转动身体,当光线能照到半边脸颊而另一侧微微泛暖时,这就是你的"瘦脸角度",阴天时的云层就像巨型柔光箱,这种漫反射光特别适合拍特写。
背景要当你的捧哏演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杂乱的背景就像抢戏的配角,拍摄前花10秒观察环境:电线杆是否从头顶"长"出来?垃圾桶是否在肩膀"开花"?有个取景诀窍——先闭眼再突然睁开,第一眼注意到的东西就该清理或避开,纯色墙壁是最保险的选择,但带纹理的老墙或层次分明的绿植更能增加故事感,就像说相声需要捧哏,好背景应该默默衬托主体,最忌和人物"抢话筒"。
动态姿势比剪刀手生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总拍出生硬感?因为多数人面对镜头就像被点了穴,试着把"拍照"变成"抓拍":撩头发时手指停在半空,系鞋带时突然抬头,走路时抓拍第三步——这些动态瞬间比刻意摆姿自然十倍,有个反常识的技巧:稍微驼背反而显瘦,完全挺直会显得僵硬,就像煮面条,煮到八分熟时最弹牙,人物动作做到八成时最生动。
手机镜头也需要"对台词"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遇到过拍完发现焦点在背景而人脸模糊的情况吗?这就像话筒没递给主唱,点击屏幕对焦后,手指别急着离开——长按会锁定焦点,拍半身照时,对焦在眼睛比对准鼻子更出彩,因为观众会下意识寻找眼神交流,安卓用户注意:有些机型默认开启"AI美化",反而会把肤色修成塑料感,就像过度美颜的泡菜,不如关掉手动调色温。
后期是补妆不是换头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过度修图就像往清蒸鱼上浇番茄酱,微调三个参数就够:亮度+15让画面透气,对比度+8强化层次,饱和度-3避免艳俗,如果背景太抢眼,把除主体外的区域亮度降低5%——这相当于给观众装视觉导览器,脸上的小瑕疵就像茶杯里的茶渍,适当保留反而真实,修图该像补妆,目的是还原最好的状态,不是变成另一个人。


 Smart聪慧星
 Smart聪慧星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