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法构图让画面更平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特别舒服?秘密往往藏在三分线的交点上,拍摄时打开相机网格线,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处,或者让人物眼睛落在右上交叉点,画面立刻就有了呼吸感,比如拍落日时,如果天空有绚烂的晚霞,就让天空占据画面上三分之二;若是地面有有趣的剪影,则反过来处理,这种构图就像切蛋糕——关键不是平均分配,而是让每块都有存在感。
引导线构图带着视线去旅行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铁轨、河流、甚至超市货架的纵深感,都能成为天然的视觉向导,去年在古镇拍石板路时,故意蹲低用广角镜头贴近地面,让蜿蜒的路径像蛇一样钻进画面深处,但要注意引导线不能"断头"——线条尽头最好有主体承接,比如尽头的小摊贩或灯笼,这就好比讲故事,铺垫了半天总得有个结局,否则观众会觉得被耍了。
框架式构图给画面装上画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窗户、拱门、树枝形成的天然框架,能帮观众快速锁定焦点,有次拍故宫角楼,特意等到傍晚,用红墙上的镂空花窗当框架,角楼在远处像被装进古典相框里,不过新手常犯的错是把框架拍得太满,记住留出30%透气空间——就像穿西装,再笔挺的款式也得留点活动余地。
对称构图制造视觉催眠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倒影、建筑立面、甚至两杯碰在一起的咖啡,都能玩对称,但完全对称容易显得死板,可以学苏州园林的"不对称对称":主体对称的前提下,加入些许动态元素打破平衡,比如拍水面倒影时,等一只白鹭掠过画面;记录教堂长廊时,让穿红裙的游客从正中走过,这招就像做菜,规矩的摆盘上总要撒点香菜末。
负空间构图给主体留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大面积留白不是浪费画面,而是给主体呼吸的余地,拍沙漠里的一棵枯树,让树只占左下角,其余全是沙浪纹理,孤独感瞬间拉满,但留白不等于空白——背景要有质感,阴天拍海鸥就比不上晴空万里的效果,这就像人际交往,适当的沉默比废话连篇更有力量,前提是氛围要对。
其实构图没有标准答案,就像炒菜放盐,有人喜欢先尝后放,有人凭手感一撒到位,下次拍摄不妨先问自己:这张照片想传递什么情绪?答案往往就藏在构图的选择里。


 Grace优雅风
 Grace优雅风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