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如何理解展览权的法律边界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的风光照片被画廊看中时,别急着签合同,展览权属于《著作权法》第十条明文规定的财产权,但很多人混淆了"展示"和"复制"的区别,比如在西藏拍摄的转经筒照片,你可以授权美术馆用投影仪循环播放(展览权),但若对方擅自印制明信片(复制权)就构成侵权,曾有摄影师因未在合约中明确区分这两项权利,导致作品被制成衍生品却无法追偿。
街头摄影的肖像权与展览权博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抓拍到路人精彩的瞬间后,你能直接参展吗?这涉及到双重权利平衡,2019年某纪实摄影展就因未对被摄者面部做模糊处理被起诉,虽然法律允许在公共场所拍摄,但若人物成为画面主体(比如特写哭泣的摊贩),建议签订肖像权授权书,有个取巧办法:用长焦镜头拍摄人群大场景,既保留故事性又降低个体辨识度。
策展人挑选作品时的权利审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专业策展人要你提供RAW格式文件?这不只是技术考量,某次主题展中,策展方要求摄影师提交拍摄时的GPS坐标数据,实际是在验证作品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地域,如果拍摄的是敦煌壁画这类文物,还需提供文物局的拍摄许可证明,展览权行使的前提是拍摄行为本身合法。
网络展览带来的新型授权问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把线下展览同步到官网算侵权吗?2022年某摄影平台就因将实体展作品做成360°虚拟展被告,关键在于原始合约是否包含"信息网络传播权",有个真实案例:摄影师授权作品在上海市区展出,结果主办方擅自开通抖音直播导览,这就属于权利越界,建议签约时明确标注"展览范围仅限物理空间"或"包含线上衍生展示"。
二次创作作品的展览权归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多重曝光手法改造的古建筑照片能随便参展吗?这里存在原始素材权属问题,就像用乐高积木搭建新造型,但积木版权仍属乐高公司,某摄影师将他人拍摄的云层与自己拍的地景合成,尽管最终效果惊艳,但因未获原拍摄者授权被撤展,稳妥的做法是:使用CC0协议素材,或保留所有分层文件证明创作比例。


 雨中聆听心声
 雨中聆听心声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