线下摄影培训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样的相机,有人拍出杂志大片,有人却总像随手拍?关键在于对基础原理的理解,举个例子:很多学员用自动模式拍逆光人像,结果不是脸黑就是背景过曝,这时候就需要手动调整曝光补偿+0.7到+1.3档,同时用反光板补光,上周实地教学时,模特站在落地窗前,现场演示了这种操作——原本发灰的画面立刻有了立体感,窗外的晚霞细节也保留了下来。
构图法则背得滚瓜烂熟,拍出来却还是像证件照?问题出在思维固化上,三分法确实好用,但强行套用反而会扼杀创意,上周外拍荷花时,有个学员坚持要把花朵放在交叉点上,结果画面死板得像植物图谱,后来让他改用中心对称构图,配合水面倒影,反而拍出了禅意,当所有人都向右走时,向左转可能才是正确答案。
遇到动态场景就手忙脚乱?快门速度不是越高越好,上周拍摄自行车比赛时,有个学员把快门调到1/4000秒,虽然定格了动作,但车轮完全静止反而失去了运动感,后来调整为1/250秒配合追焦,轮胎辐条拉出的弧线瞬间让照片活了起来,这就像炒菜,火候太猛容易焦,要找到凝固动作与保留动感的平衡点。
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奇怪的时间出门?光线才是最好的修图软件,有个学员抱怨修图太耗时,直到带他清晨五点去湖边——晨雾中泛着蓝调的光线,直接拍出了不需要后期的电影感画面,特别提醒:晴天正午其实是最糟糕的拍摄时段,这时候不妨改拍室内或转战阴影区域,与其和恶劣光线较劲,不如学会与时间做朋友。
后期处理时总控制不住重口味?这就像做菜放盐,新手常因忐忑而过度调味,上周点评作业时,有个学员把晚霞调得像火灾现场,后来教他用直方图工具:确保高光不溢出,暗部不死黑,饱和度数值最好别超过+15,现场演示时,所有人突然发现——原来克制的调整反而更显高级。


 Cool酷影
 Cool酷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