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专业模式总拍不好夜景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用户发现切换到专业模式后,夜景反而更容易模糊,这就像用老式收音机调频——参数之间需要精准配合,ISO调到3200以上时,虽然画面变亮,但噪点会像撒了芝麻的雪地;若强行压低ISO,快门速度就得放慢到1/10秒,手持拍摄必然抖动,建议用三脚架固定后,将ISO控制在800-1600,快门设为1/50秒左右,像熬粥时控制火候般耐心调整。
长焦镜头为何容易拍虚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5倍变焦拍摄窗外的麻雀时,明明对焦框显示绿色,成片却像蒙了层毛玻璃,这是因为长焦镜头如同高倍望远镜,任何细微抖动都会被放大,手持拍摄时,手臂肌肉的轻微震颤就像端着一碗满到杯口的水,解决方法是开启镜头防抖功能,或者像玩"木头人"游戏般屏住呼吸,用音量键充当快门减少触碰屏幕的震动。
HDR功能适合所有场景吗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逆光拍人像时打开HDR,结果发现背景的云彩细节回来了,但人物脸色却像抹了层水泥灰,这种技术就像同时用强弱两只手捏橡皮泥——虽然平衡了明暗,但会损失立体感,拍摄晚霞等大光比风景时HDR是利器,但在拍摄动态主体或需要突出光影层次的场景时,反而会像过度美颜的照片般失去质感。
为什么自动白平衡经常出错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咖啡馆拍食物时,白色餐盘时而泛蓝时而发黄,活像被不同颜色的舞台灯照射,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像总想讨好所有人的老好人,在混合光源下容易判断失误,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手动点击画面中的灰色区域作为基准,就像给合唱团定调的音叉,拍摄电子产品时尤其要注意,冷色调的屏幕光会欺骗测光系统。
如何避免全景照片拼接断层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摄城市天际线时,经常在建筑接缝处出现鬼影般的重影,这类似于用订书机装订错位的纸张——移动速度不均匀会导致系统误判,正确方法是像用扫帚扫地那样保持匀速转动,让手机听到"唰"的稳定节奏,特别要注意避开近处的行人或车辆,它们的移动会让拼接算法像算错账本的会计般混乱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