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nice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会欺骗你的眼睛
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时,相机拍下的光斑总比肉眼看到的更刺眼,很多人发现明明现场很柔和,成片却出现死白或黑影——这是因为CMOS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远低于人眼,比如逆光拍人像时,若直接对着天空测光,人脸就会黑成剪影,这时候需要打开HDR模式,或者用反光板给面部补光,还记得小时候用手电筒照墙吗?光线越斜,阴影越长,这个原理在傍晚拍建筑时同样适用。
快门速度藏着时间魔法
公园里拍奔跑的狗狗,1/500秒能凝固它甩出的口水,但换成1/30秒拍摄旋转木马,就会得到动感模糊的梦幻效果,有个有趣的矛盾:高速快门反而会削弱运动感,就像冻住的浪花失去汹涌的气势,试着在夜晚车流前架三脚架,用2秒长曝光,你会拍到红色尾灯拉出的丝绸轨迹,不过手持拍摄时,安全快门”法则:焦距的倒数就是最低快门速度,200mm镜头至少要1/200秒,否则照片就像没对焦的老花镜。
构图需要制造冲突
为什么同样的樱花树,游客照像证件登记,摄影师拍出来却像电影海报?关键在打破平衡,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是基础,但更高阶的是制造视觉矛盾:让老奶奶的皱纹和童车同框,用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反射破旧巷子,这就像炒菜时撒盐,单吃盐粒很齁,撒在青菜上却提鲜,下次拍美食时,不妨把刀叉斜插进蛋糕,破坏完美的圆形,画面反而活了过来。
后期是照妖镜也是美容仪
有人觉得修图等于造假,但就像女生化妆,重点不在改变五官而是突出优势,拉高阴影不是无中生有,而是找回暗部细节——这些信息本就藏在RAW文件里,就像被灰尘盖住的油画,但过度锐化会让照片像用马克笔描边,皮肤毛孔变成月球坑,有个简单标准:调整后关掉屏幕,五分钟后重新看,如果觉得哪里别扭,那就是修过头了,最好的后期是让人看不出后期。


 微风轻拂发丝
 微风轻拂发丝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