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器材

相机三要素口诀,光圈快门感光度,摄影三要素要记牢

相机三要素口诀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闸门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,就像调节水龙头的阀门——数字越小(如f/1.8),闸门开得越大,单位时间涌入的光线越多,拍人像时全开光圈…

相机三要素口诀

相机三要素口诀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闸门

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,就像调节水龙头的阀门——数字越小(如f/1.8),闸门开得越大,单位时间涌入的光线越多,拍人像时全开光圈,背景会融化成奶油色的虚化;但遇到集体照就得收缩到f/8,否则后排人脸就像泡发的馒头般模糊,有个矛盾现象:虽然大光圈能提升暗光拍摄成功率,但过度依赖会导致画质下降,就像熬夜后靠浓咖啡提神,终究不如自然光下的清醒。

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剪刀

1/4000秒的快门能定格蜂鸟振翅的瞬间,而1/2秒则会让瀑布拉出丝绸质感,但手持拍摄时有个隐形陷阱:安全快门速度不能低于焦距倒数,比如200mm长焦至少要用1/200秒,否则画面就会像隔夜油条般绵软,试着在傍晚拍奔跑的宠物,你会发现即使ISO调到3200,快门速度不足依然会让毛茸茸的尾巴变成抽象派画作。

ISO是感光元件的敏感度开关

提高ISO就像给相机灌烈酒——数值越高(如ISO6400),传感器对光线越敏感,但代价是画面出现噪点,如同老电视的雪花屏,阴天拍古建筑时,与其冒险开高ISO,不如找个窗框当临时三脚架,有趣的是,现代相机如同练就了"酒量",全画幅机型在ISO1600下仍能保持相对干净的画面,这就像有人喝茅台不上头,而APS-C画幅可能ISO800就开始"醉醺醺"。

三要素需要互相制衡

拍摄烛光晚餐时,大光圈(f/2.8)配合慢快门(1/30秒)看似完美,但手抖会让餐刀变成重影,此时不妨让ISO1600来救场,虽然牺牲些画质,总比拍出"灵异照片"强,就像炒菜时的火候、油温、翻炒速度,某个要素的调整必然牵连其他——降低两档光圈,就得延长快门或提高ISO来补偿,下次拍夜景时,试着用M档手动调节这三者,你会发现相机比电饭煲更需要精准的"食谱"。

实战要懂得打破规则

晨雾中的芦苇丛,故意用f/16小光圈配合ISO100,让慢门把摇曳的草茎拍出拖影效果,这种反常规操作反而成就诗意,就像老厨师知道何时该猛火快炒,何时该文火慢炖,记住所有参数都是工具,当发现拍摄飞鸟时光圈优先模式总让快门速度跟不上,就该果断切换到快门优先——毕竟三要素口诀是地基,而真正的摄影是在地基上跳舞。

本文源于网友整理,不代表爱摄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