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法打破视觉惯性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随手拍,有些却像精心设计的画作?关键在于三分法的运用,将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,形成九宫格,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——比如拍摄落日时,把太阳放在右上交叉点,留出左侧给晚霞,底部给剪影的山峦,但要注意,三分法不是铁律,我曾刻意把人物放在正中央,配合对称的走廊,反而强化了压迫感,这就像做菜时盐的用量,标准是一勺,但重口味的人不妨加两勺。
引导线欺骗观众视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铁路轨道、河流、甚至一道影子,都能成为天然的视觉向导,上周拍摄菜市场的鱼摊,摊主摆出的冰刀在阳光下反光,形成斜线指向称重的老式杆秤,但引导线用过头会怎样?有次拍教堂拱顶,过分强调建筑线条的汇聚,导致观众完全忽略了角落的祈祷者,这像极了给人指路,明明该说"第三个路口右转",却喋喋不休强调第一个路口的奶茶店有多好。
负空间制造呼吸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留白不是浪费画面,而是给主体喘息的空间,拍茶壶特写时,故意在左侧留出40%的空白,茶壶嘴的朝向与空白形成动态平衡,但负空间需要质感支撑,纯色墙面和雾天效果最好,有次在沙滩拍贝壳,留出的"空白"其实是杂乱脚印,反而显得邋遢,这让我想起布置书房,书桌靠墙摆放时留出的走道空间,窄了憋屈,宽了浪费。
色彩对比引发情绪冲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红配绿真的赛狗屁吗?关键在于饱和度和面积比,拍摄消防栓时,让鲜红的栓体只占画面15%,其余是墨绿色冬青树叶,冲突感就变成趣味点,但去年拍夜市时犯过错,霓虹灯牌的品红与柠檬黄各占一半,看得人眼晕,后来才明白,这就像吵架的两人势均力敌最难受,总要有一方先降低音量。
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门窗、树洞、甚至双手比划的取景框,都能把普通场景变成"画中画",上个月透过生锈的铁栅栏拍流浪猫,栅栏的破损处自然形成不规则画框,但框架太复杂会喧宾夺主,就像用镶满水钻的相框装裱水墨画,有次用藤蔓缠绕的拱门做框架,结果观众全在研究藤蔓品种,完全忽略了门后的婚礼新人。


 Flower花仙子
 Flower花仙子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