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择适合人像的镜头
很多人举着套机镜头拍人像总感觉差点意思,就像用水果刀切牛排——不是不能切,但总使不上劲,中长焦镜头(如85mm)天生适合拍人像,它既能压缩背景突出人物,又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把鼻子拍得变形,但如果你只有24-70mm变焦头怎么办?试试拉到70mm端,后退三步,效果立刻比用广角端怼脸拍强三倍,镜头焦段决定了你和模特之间的安全距离,太近会压迫,太远又显得生疏。
光线怎样塑造人物情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正午阳光从头顶直射时拍人像,就像让模特站在探照灯下——眼窝阴影深得能藏硬币,这时候可以找树荫或让模特背对太阳,用反光板补亮面部,黄昏前的"黄金一小时"之所以金贵,是因为斜射的光线会给皮肤镀上蜂蜜色,连毛孔都显得温柔,室内拍摄时,窗户光是最便宜的柔光箱,但要注意光比——如果半边脸亮半边脸暗得像阴阳脸,不妨拉上纱帘或移动模特位置,让光线均匀地流淌在脸上。
为什么构图要留呼吸空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把人物塞满整个画面,就像让人贴着墙根罚站,看着就憋屈,在人物视线方向留出空间,照片才会有"气口",比如拍侧面时,前方留白要比后方多三分之一,这是视觉惯性在作祟,如果非要用中央构图,试试让模特稍微侧身,打破呆板的对称感,遇到复杂背景怎么办?开大光圈虚化是常规操作,但更聪明的做法是找纯色墙面或规律性线条,它们会自动变成天然画框。
怎样引导模特摆脱僵硬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"笑自然点"这种指令就像叫一个人"别想大象",结果满脑子都是大象,具体动作指令才管用:"用手指碰下巴思考""撩头发时看远方""转身时甩起裙摆",连拍模式这时候就是救命稻草,毕竟没人能保证第一下甩裙摆就完美,遇到镜头恐惧症患者,可以先从环境人像拍起,让他们拿杯咖啡或看书,等身体松弛了再拍特写,模特紧张时肩膀会不自觉地耸起,这时候讲个冷笑话比调整相机参数更有效。
后期处理该修到什么程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磨皮拉到满格的人像,就像被蜡封住的苹果——完美但失去生命力,保留些许皮肤纹理反而真实,只需要处理明显的瑕疵和局部提亮,调色时小心"美颜滤镜综合征",亚洲人肤色一旦偏洋红就容易显脏,有个笨办法:处理完照片后放三天再看,如果还觉得自然就是成功了,记住最关键的——如果模特本人看完说"这不像我",那就算技术再完美也是失败的。


 彩云追逐自由
 彩云追逐自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