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尼相机怎么选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需要明确拍摄题材
有人买相机是为了拍娃,有人想拍星空,还有人只想记录旅行,索尼的α系列从入门级a6000到专业级a7R V,性能差异就像自行车和跑车的区别,拍视频为主?ZV系列的对焦和收音更友好;追求高像素?R系列能数清鸟的羽毛;体育摄影师?S系列的连拍速度才是刚需,别被参数迷惑,先想清楚你90%时间会拍什么。
传感器尺寸决定画质上限
全画幅和APS-C的争论就像"大房子一定舒服吗",全画幅在暗光下噪点更少,但半画幅搭配适马18-50mm这类轻便镜头,旅行时能少背两斤重量,见过太多人迷信"底大一级压死人",结果发现拍朋友圈根本用不到ISO 6400,如果主要白天拍摄,a6700的画质完全够用,省下的钱够买支70-200mm长焦。
防抖性能比像素更重要
某摄影师带着a7 IV去冰岛拍极光,三脚架被风吹倒后才明白:机身5.5级防抖救不了长曝光,但能让你在博物馆不用脚架拍清展品,索尼的防抖一直不是强项,但新机型改善明显,拍视频的用户要特别注意,手持运镜时,A7S III的增强防抖模式比A7C II更稳,虽然后者像素更高。
菜单设计影响使用体验
老用户吐槽索尼菜单像迷宫,但新机型已改进,试机时务必操作:如何快速切换对焦模式?怎样一键调出斑马线?这些比纸面参数更重要,有个真实案例:婚礼摄影师因不熟悉a7 III的隐藏设置,差点错过新人吻戏,现在a7 IV新增侧翻屏和触控菜单,但如果你常用竖拍,a7C II的翻转屏反而更方便。
选相机就像找对象,没有完美选项,关键看哪台机器能让你愿意带出门拍摄——参数再强,吃灰的相机都是零价值,建议去实体店握持试用,感受按键布局是否顺手,毕竟拍摄时调整参数的手感,比冷冰冰的评测数据真实得多。


 时光留下痕迹
 时光留下痕迹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