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让我们重新发现平凡之美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清晨菜摊上凝结着水珠的西红柿,老小区剥落的墙皮间钻出的野草——这些常被忽略的细节,在取景框里突然有了故事,去年冬天,我在巷口拍下一位修鞋匠呵气暖手的瞬间,他工具箱里斑驳的锤子与锃亮的鞋油罐形成奇妙对比,这让我明白,摄影像把钥匙,能打开被日常蒙住的眼睛,为什么我们总在旅行时才觉得风景珍贵?或许因为相机强迫我们停下,用构图重新丈量世界。
快门教会我们与时间谈判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摄落日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?金色余晖明明肉眼可见,拍出来却总差口气,去年在青海湖,我支着三脚架等了四十分钟,终于在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时,用1/125秒定格了水天相接处的光瀑,摄影的本质是和时间抢东西——高速快门冻结飞鸟振翅,慢门让溪流化作丝绸,这像极了生活里的选择题:要瞬间的爆发力,还是绵长的累积?全看你手指按压快门的力道。
构图暴露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
试着拍同一棵歪脖子树:蹲下仰拍显得它像抗争的斗士,俯拍却成了委顿的流浪者,有次在古镇,我为了拍青瓦上的猫调整了七次位置,最后发现退后三步纳入晾衣绳上的蓝布衫,画面突然有了烟火气,摄影像面镜子,暴露出我们潜意识里的"视觉偏见",为什么新手总把主体放正中?或许因为我们习惯用最懒惰的方式理解世界。
后期处理揭示真实的相对性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朋友曾对我调色后的雪景照惊呼:"哪有这么蓝的阴影!"但人眼本来就会自动美化世界,去年修一张雾凇照片时,我把色温调到-10让雪更"干净",突然意识到:我们追求的"真实",不过是大脑愿意相信的版本,就像做菜放盐,有人觉得刚好,有人总要再加一撮,摄影后期的分寸感,其实在考验我们诚实面对自我的勇气。
拍摄瓶颈映射生活困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连续两周拍不出满意作品时,我把相机塞进抽屉,直到某天暴雨,隔着起雾的窗户拍下模糊的霓虹灯,意外获得评委青睐,这像不像人生?当你执着于"正确"的曝光参数时,可能错过雨滴在玻璃上绘制的抽象画,摄影最残酷也最慈悲的教导是:有些突破,恰恰发生在你准备放弃的时刻。


 Peace和平鸽
 Peace和平鸽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