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纱摄影师更注重静态画面设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婚纱摄影的核心是创造具有艺术感的摆拍作品,摄影师会提前踩点选择光线柔和的场景,比如清晨的湖边或欧式建筑长廊,我曾遇到新人要求在逆光下营造发丝光,这就需要携带反光板精确补光,甚至要等云层遮挡的"魔法时刻",与婚礼跟拍不同,婚纱拍摄允许反复调整新娘头纱的飘动角度,直到裙摆褶皱都呈现完美弧度——这种对细节的苛求,就像厨师摆盘时必须让酱料勾勒出特定纹理。
婚礼摄影师必须预判动态瞬间
当新郎在仪式上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誓言,或是新娘父亲偷偷抹眼泪,这些转瞬即逝的情绪才是婚礼摄影的黄金素材,去年深秋的一场户外婚礼,新人交换戒指时突然刮来大风,新娘下意识按住头纱的慌乱表情反而成就了最真实的画面,这要求摄影师像足球守门员一样保持警觉,双手随时准备调整相机参数,与婚纱摄影不同,我们没法要求新人"把刚才的哭泣再来一遍",错过就意味着永久遗憾。
婚纱拍摄可以精细控制光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影棚里的婚纱拍摄能把控每束光线的角度和强度,就像实验室里的可控实验,主灯要打出新娘锁骨的立体感,发灯得勾勒出轮廓又不破坏妆面,有时还要用束光筒在背景墙投下星斑效果,但去年在古堡拍摄时,新人坚持要自然光,我们只能等到下午三点阳光斜射进彩窗时才开工,这种"看天吃饭"的情况在婚礼现场更常见——酒店宴会厅的顶光太硬?除了跳闪别无选择。
婚礼摄影需要更强的应变能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想象你正拍摄新娘入场,突然发现备用电池落在签到台,而仪式音乐已经响起——这就是婚礼摄影的日常,我习惯在西装内袋藏三张存储卡,就像特种部队的备用弹匣,雨天接亲时,要同时保护设备和抓拍雨伞下的互动;敬酒环节则要在拥挤人群中快速切换35mm和85mm镜头,有位同行在晚宴时遇到灯光师突然切到迪斯科球模式,硬是靠调高ISO拍到新人惊喜的表情,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远比会摆灯重要。
后期处理的侧重点截然不同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婚纱照的修图可以精细到每根睫毛的弧度,皮肤质感要保留又得去除汗珠,但婚礼照片如果修得太完美反而失真,就像给纪实文学加上玄幻情节,有次新人要求把父亲西装上的泪渍修掉,我坚持保留了这个细节——毕竟十年后他们更想看到真实的感动,不过婚纱相册的排版可以大胆留白,而婚礼九宫格必须保证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代表画面,这种差异就像诗集与报纸的版面设计区别。


 WindChimeMelody
 WindChimeMelod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