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才能学摄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需要先了解相机的核心功能
很多人拿到相机就急着按快门,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,相机不是智能手机,它的每个按钮都有存在的意义,比如光圈控制进光量和背景虚化,快门速度决定动态模糊程度,ISO则影响画面噪点,试着在傍晚拍奔跑的宠物:用1/1000秒快门能凝固动作,但画面很暗;换成1/60秒虽然亮度足够,爪子却糊成一片——这就是参数联动的典型矛盾。
构图法则要学也要破
三分法、引导线、框架构图,这些规则就像炒菜的盐,不用肯定乏味,但放多了也齁嗓子,拍摄老街时,把灯笼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确实稳妥,但故意把它怼在画面边缘,反而能突出空间的压迫感,有次我拍咖啡馆,按常规该把咖啡杯放在黄金分割点,后来却选择让杯柄穿透整个画面,裂开的杯沿倒意外成了视觉焦点,规则是地图,但迷路时发现的风景往往更惊艳。
光线比滤镜更重要
网红预设能让废片起死回生?别被骗了,清晨斜射光给树叶镶的金边,正午顶光在皱纹里凿出的沟壑,这些后期根本做不出来,尝试在阴天拍人像,会发现模特皮肤像蒙了层纱;换成晴天的树荫下,斑驳的光斑立刻让平面变立体,最便宜的补光工具其实是A4纸,反光效果比某些百元反光板还自然,光的方向决定物体的脾气,顺光温顺,逆光叛逆。
瓶颈期要主动制造麻烦
总用85mm拍糖水片?下次试试用广角镜头贴脸拍人像,畸变的鼻子可能让你重新理解透视,习惯自动对焦?改用手动对焦拍雨滴,拧镜头环到手指发酸的过程,反而能记住焦距和景深的关系,有段时间我沉迷长曝光,直到把三脚架忘在山上,被迫手持拍夜景,才发现提高ISO牺牲画质换来的动态瞬间,比千篇一律的光轨生动十倍,舒适区是温柔的沼泽,挣扎时的泥点子才是进步的勋章。
编辑照片要像修剪盆栽
裁剪工具不是后悔药,而是修枝剪,一张构图松散的照片,裁掉左边30%可能突然有了呼吸感,调色时别只顾拉饱和度,试试把蓝色曲线微微下压,白色毛衣上的夕阳光会立刻跳出来,见过公园园丁修剪黄叶吗?他们从不追求把所有叶子变绿,而是让剩下的绿色更醒目,同理,照片里允许存在死黑和过曝,只要它们能引导视线走向该去的地方。


 Warm温暖光
 Warm温暖光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