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图的十二法则是什么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分法则是视觉平衡的基础
想象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,形成九宫格,那些交叉点就是天然的视觉焦点,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上横线,拍风景让地平线对齐下横线,这种看似简单的分割能立刻提升照片的稳定感,但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把主体放正中间?因为新手常误以为居中就是突出,其实偏置的构图反而能引导视线流动,下次拍咖啡杯时,试着把杯柄对准右下交叉点,你会发现杯身的弧度突然有了叙事感。
引导线要带着观众去旅行
公路、河流、栏杆这些延伸物都是天然的构图助手,去年在古镇拍巷道时,我刻意蹲低用青石板缝作引导线,让尽头的老茶馆成为必然的落脚点,但要注意线条不能"断头"——有次拍铁轨,前景的枕木线条被突然闯入的游客截断,整张照片就像被腰斩的故事,现在我会多走几步,或者等个三五分钟,直到线条完整地指向主体,这不就像人际交往吗?完整的引导才能带人抵达你想表达的核心。
负空间是留白的艺术
给主体周围留出喘息的空间,照片反而更有力量,拍飞鸟时我犯过"填满恐惧症",总用长焦把天空塞满翅膀,直到看见前辈的作品:一只孤雁占据画面1/10,其余是暴风雨前的铅灰色云层,那种压迫感至今难忘,现在拍静物,我会故意在茶杯左侧留出两倍空白,这种刻意的"不完整"反而让热气有了升腾的想象空间,就像谈话中的停顿,看似空缺,实则是让观者自己补全故事。
框架构图要造个视觉门廊
窗框、拱门、树枝都可以成为天然画框,上个月在寺庙拍摄,我特意透过褪色的红漆圆门拍佛像,门洞的暗部自然形成了聚焦效果,但新手容易犯"为框而框"的毛病,有次我硬把铁艺栏杆当前景,结果扭曲的阴影把主体切得支离破碎,真正的框架应该像剧院包厢,既突出舞台又保持距离,下次不妨试试用前景虚化的树叶做柔焦画框,就像透过睫毛看世界,既有层次又不喧宾夺主。


 Joy欢乐颂
 Joy欢乐颂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