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持自拍是最基础的拍摄方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伸直手臂将手机对准脸部时,很多人会发现照片总显得脸大身小,这是因为手机广角镜头在近距离会产生透视畸变——就像站在鱼缸前看金鱼,靠近玻璃的部分会被放大,解决方法是让手机稍高于眼睛位置,微微低头收下巴,同时手臂不要完全伸直,留出15厘米左右的弯曲空间,试试看,这样拍出的下颌线是不是立刻变得利落了?
三脚架解放了双手的创作可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需要拍摄全身或环境人像时,三脚架就像第三只手,但固定机位拍摄常遇到构图死板的问题,其实可以尝试"动静结合":架稳三脚架后,开启定时连拍模式,在倒计时最后两秒突然转身或抛起外套,去年樱花季,有位摄影师就这样拍出了花瓣与衣摆同时飞舞的惊艳画面,稳定的器材反而最适合捕捉动态瞬间。
镜子创造了虚实交织的趣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浴室镜子前的自拍总带着生活气息,但直接拍摄容易暴露杂乱的背景,有个小技巧:用湿纸巾擦掉部分镜面水雾,让脸部清晰而环境朦胧,就像透过结霜的窗户看风景,某次拍摄中,模特故意在镜面哈气后画了个爱心,配合若隐若现的侧脸,比普通对镜自拍多了叙事感,这种虚实对比,可比后期加滤镜自然多了。
延时摄影记录了完整的故事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手机延时功能拍化妆过程时,很多人抱怨成品像快进的监控录像,问题的关键在于"锚定点"——在画面中保持某个元素始终可见,比如始终戴着的发箍或固定位置的台灯,就像煮汤时盯着锅里翻滚的食材,观众需要视觉参照物才能理解时间流动,试着在10秒延时中完成涂口红动作,但让左手始终轻抚耳环,你会发现动态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。
道具互动让照片跳出平面框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举着咖啡杯的自拍早已不新鲜,但为什么有人拍得像广告大片,你的却像外卖评价图?差别在于"互动深度",不要只是握着道具,试着让咖啡杯倾斜45度,让杯口热气掠过脸颊;或者用书本半遮面时,让页脚微微卷起,这些小动作就像炒菜时的颠勺,静态画面立刻有了生命力,下次拍早餐时,试试用叉子卷起意面的瞬间抓拍,面条悬空的张力会让照片自己说话。


 浅梦悄然绽放
 浅梦悄然绽放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