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培训

中国学摄影的大学,中国顶尖摄影专业大学推荐

中国学摄影的大学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闸门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,就像在调节水龙头的流量,f/1.8的大光圈能把背景虚化成奶油色块,适合在胡同里拍老茶馆的铜壶特写;而…

中国学摄影的大学

中国学摄影的大学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闸门

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,就像在调节水龙头的流量,f/1.8的大光圈能把背景虚化成奶油色块,适合在胡同里拍老茶馆的铜壶特写;而f/16的小光圈让前后景都清晰,拍摄故宫角楼时连瓦当纹样都能数清,但别迷信"大光圈万能论"——去年在平遥古城拍砖雕,用f/2.8拍出的虚化反而让雕花失了魂魄,后来改用f/5.6才让龙鳞纹路活过来。

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魔法杖

去年在黄山拍云海,1/1000秒的快门把翻滚的云团冻得像石膏雕塑,而改用1/15秒慢门后,云絮就变成了流动的牛奶河,但慢门不是越长越好——有次在西湖边用三脚架拍雷峰夕照,30秒曝光让游船拖出红色光轨,却把柳枝拍成了模糊的扫帚,后来发现1/4秒才是平衡动态的甜点,既保留柳叶摇曳的韵律,又不失塔影的庄重。

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

三分法就像老厨师的刀工,拍婺源油菜花时把地平线压在下两格,留出天空的渐变蓝;而中央构图像京剧脸谱的对称美,适合表现天坛祈年殿的威严,但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——有次在宏村拍月沼,故意把白墙黑瓦倒映在水面形成闭环,比教科书式的构图更有张力,当画面里出现晾晒的辣椒时,对角线构图能让红色"噼啪"炸开。

白平衡是色彩的翻译官

相机里的"日光"模式在正午拍故宫红墙会艳得刺眼,换成"阴天"模式反而更接近肉眼所见,就像重庆火锅的辣度分级,5500K色温是标准中辣,拍瓷器展用5000K能还原青花瓷的冷调,而调到7000K拍夜市霓虹,会把橙色灯笼变成妖异的粉紫,去年在敦煌拍日落,手动设到3800K才让雅丹地貌的金黄不掺杂质——这就像给色彩戴了矫正眼镜。

镜头是摄影师的方言库

50mm标头像北京话般四平八稳,拍胡同里下棋的老人最显真切;而200mm长焦如同苏州评弹,能压缩外滩建筑群的距离感,但别小看手机的超广角——上个月在张家界,0.6x焦距把天门山洞和盘旋的栈道"吞"进同一画面,像用湖南方言喊山般酣畅,当拍摄对象是景德镇拉坯师傅的手部特写时,微距镜头会比肉眼看到更多陶土蠕动的细节。

本文源于网友整理,不代表爱摄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