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如何塑造风景的立体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清晨斜射的光线像一把雕刻刀,能把平淡的山脊线削出棱角,去年在黄山拍云海时,我架好三脚架等日出,发现5:30的侧光让远处的花岗岩突然"活"了过来——岩石表面的纹理像被镀了层金箔,近处松树的影子则像用炭笔在云海上划出的素描线,这时候如果开自动曝光,相机往往会被大面积暗部欺骗,建议对着亮部点测光后降低1档曝光,否则晨雾会变成死白。
构图陷阱:为什么你的画面总是"站不稳"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太多把地平线卡在画面正中的游客照,就像让芭蕾演员踮着脚在独木舟上跳舞,去年在呼伦贝尔,我教一位影友用"三分法"时,他固执地认为对称构图更稳重,直到我们把同一处草甸分别用上下1/3线构图对比,他才发现压低地平线后,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——上部翻滚的积云成了主角,草甸反而成了天然画框,风景中的"重量感"和物理重量完全是两码事。
色彩温度计的隐藏开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白平衡的"阴天模式"其实是染缸,在霞浦拍滩涂时,我故意把色温调到7000K,本想让晚霞更炽烈,结果紫菜架的影子泛出诡异的青蓝色,后来改用手动白平衡,对着滩涂反光处校准,才发现5500K时,海水的翡翠色和渔民衣服的橙红形成了天然补色,这就像煮火锅时,清汤锅里突然倒进半碗辣椒油——色彩关系比单一色调重要得多。
长曝光是把双刃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看到瀑布就架ND滤镜?去年在尼加拉瓜拍急流时,我用10秒长曝得到了标准的"丝绸水",却发现画面死气沉沉——飞溅的水珠全消失了,就像把啤酒倒进杯子却没了泡沫,后来改用1/4秒快门,水流既保持动态又留下晶莹的轨迹,流动感不等于模糊度,就像描写奔跑不该只画两条腿的残影。
前景不是随便捡的拐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冰岛黑沙滩,常见游客举着随手捡的火山岩当前景,有次我蹲下来调整时,发现拳头大的玄武岩在超广角下变成了扭曲的怪物,而三米外半埋的渔船残骸却刚好能引导视线到远处的冰川,这就像用望远镜时,太近的遮挡物反而会毁掉整个视野,下次不妨试试"前景三问":它和主体有逻辑关联吗?比例协调吗?质感和环境匹配吗?


 ButterflyWingFantasy
 ButterflyWingFantas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