曝光三要素如何影响画面亮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快门速度、光圈和ISO就像水龙头的三个阀门——开得越大,进光量越多,但这里有个矛盾:用1/1000秒快门凝固飞鸟时,画面容易发暗;若强行提高ISO到6400,噪点又会像沙粒般明显,去年拍日出时我就吃过亏:为了保留云层细节,把光圈缩到f/16,结果前景礁石黑得像剪影,后来发现,与其死守某个参数,不如用快门优先模式先保证安全速度,再让相机自动平衡其他两项。
光圈大小怎样改变照片层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f/2.8的大光圈能把背景虚化成色块,但全开光圈拍集体照时,后排人脸可能比糯米糍还糊,有次婚礼跟拍,新人要求把教堂彩窗也拍清楚,我被迫收到f/8,结果发现暗部对焦反而更准,这就像近视眼戴眼镜,不是镜片越亮越好,关键要找到景深和画质的平衡点,现在拍静物特写,我会先试拍三张:最大光圈、f/5.6和最小光圈,屏幕放大检查焦外过渡是否自然。
快门速度该怎样匹配拍摄对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都说1/250秒能冻住行走的人,可拍跳广场舞的大妈时,绸缎甩动的残影反而让画面活了起来,去年在儿童乐园,我用1/800秒拍滑梯上的孩子,凝固的水花像塑料片般假,后来改到1/320秒,水珠拉出的丝线才有了动感,快门不仅是防抖工具,更是控制时间感的魔术手——拍咖啡拉花时故意放慢到1/30秒,能让蒸汽呈现出丝绸般的流动感。
ISO设置藏着哪些取舍玄机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现代相机标榜ISO十万照样能用,但实际在树荫下拍猫,超过1600就会出现彩色噪点,有次在博物馆禁用闪光灯,我把ISO飙到12800,回家修图时发现油画反光处全是彩色噪点,像打翻的彩虹糖,现在会随身带迷你三脚架,宁可ISO200配合2秒长曝光,当然拍体育赛事另当别论——去年篮球赛用ISO6400配合f/2.8,虽然球员面部有噪点,但总比拍糊了强。
三要素怎样配合才能避免翻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有人用f/1.4拍美食,结果只有一粒芝麻是实的,这三个参数就像跷跷板:提升ISO可以补偿小光圈,但画质会受损;降低快门能保证进光量,可手抖风险大增,我的笨办法是:先固定最重要的要素(比如拍流水必须慢门),再调整其他两项,上周拍夜景车轨,发现ISO800配合f/11时,30秒快门会让高光溢出,最后改到ISO200+f/16才让霓虹灯不过曝,随身带的小本子记满了这类组合数据,比死记理论管用得多。


 月影陪伴孤独
 月影陪伴孤独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