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照技术好的文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是照片的隐形画笔
很多人抱怨手机拍不出好照片,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,正午阳光直射时,人脸会出现难看的阴影;而阴天拍摄时,画面又容易发灰,试试在日出后1小时或日落前1小时拍摄,这时的光线柔和且有方向性,比如拍摄人像时,让模特侧对阳光,面部会自然形成明暗过渡,比美颜滤镜更立体,逆光拍摄树叶时,你会发现叶片边缘泛起金边——这就是光线在作画。
构图要像摆放餐桌餐具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舒服?秘密藏在构图中,想象你在布置餐桌:刀叉不能挤在一起,餐盘要居中摆放,拍摄时同理,把主体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(开启网格线辅助),头顶留出适当空间,遇到对称场景时大胆居中,比如教堂拱门或倒影水面,杂乱背景就像打翻的调料瓶——用大光圈虚化或换个角度避开干扰物,下次拍美食时,试试俯拍45度角,让餐具形成引导线指向主菜。
快门速度能冻结时间也能拖尾
拍摄奔跑的宠物总拍糊?把快门调到1/500秒以上,连水滴都能凝固在空中,但拍摄车流时,故意用1/15秒慢门,灯光就会拉出丝绸般的轨迹,有个矛盾现象:夜间拍摄反而需要降低快门速度,这时候三脚架比防抖更重要,试着用慢门拍烟花,按下快门后默数3秒再关闭,你会得到完整的绽放轨迹,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不要低于焦距倒数(比如50mm镜头用1/50秒以上)。
后期修图是给照片穿合身衣服
直出照片就像没剪标的成衣,总要稍作调整,但别过度依赖滤镜,就像化妆不能盖住五官轮廓,基础调整顺序应该是:先矫正歪斜的地平线,再微调曝光使灰蒙蒙的天空现出云层细节,最后用局部工具提亮人物面部,高光压暗-20、阴影+15的小幅度调整,往往比直接拉对比度更自然,遇到色彩杂乱的照片,试试保留主色系,其他颜色饱和度-30,画面立刻干净许多。
观察角度决定故事版本
蹲下来用蚂蚁视角拍儿童,画面会充满童趣;站上梯子俯拍麦田,金色波浪就有了韵律感,同一个咖啡馆,拍门把手上的倒影比直接拍招牌更耐人寻味,有经验的拍摄者会绕物体走三圈:第一圈找光线方向,第二圈发现非常规角度,第三圈确认背景关系,下次见到有趣的场景,不妨先问自己:这个画面最打动我的细节是什么?是逆光里的飞尘?还是玻璃上的雨痕?对准它们而不是全景。


 Cool酷影
 Cool酷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