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日系摄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日系摄影偏爱低饱和与柔和色调
这种风格常把画面调成接近褪色老照片的质感,就像被阳光晒过的旧杂志,摄影师会刻意降低红色、蓝色的鲜艳度,让绿色偏向青灰调,比如拍摄街角咖啡馆时,原本明黄色的遮阳棚可能被处理成接近米色,阴影部分则带着淡淡的蓝调。
有人会问:这样不会让照片显得脏吗?关键在于控制幅度,用Lightroom的「HSL」工具单独降低橙色和黄色的饱和度,同时提升浅绿色亮度,就能在保留层次感的前提下制造「空气感」,记得去年在镰仓拍海景时,我把色温调到6500K以上,配合轻微过曝,海浪立刻有了透明果冻般的质感。
留白构图是日系摄影的呼吸感来源
日系作品常出现大面积的空白——可能是纯色墙壁、天空,甚至是失焦的光斑,这就像俳句里的「余白」,给观看者留出想象空间,拍摄儿童主题时,我会让孩子只占据画面左下角1/3,其余部分填充浅色木地板或窗帘。
但留白不是随便裁切,试过在京都拍和服少女,最初把人物放在正中央,结果像证件照;后来调整到右侧,左侧留出竹帘和光影,瞬间就有了故事性,三分法」在这里要更极端些,主体占比往往不超过40%。
日常场景藏着决定性瞬间
不同于宏大风光,日系摄影擅长从买菜、等车这些琐事里提炼诗意,就像用筷子夹起豆腐的力道——太重会碎,太轻夹不住,去年在东京居民区,我蹲守二十分钟拍老奶奶整理信箱:她踮脚时阳光穿过枫叶,在白色信箱上投下晃动的光斑,这个0.5秒的瞬间比刻意摆拍更有生命力。
建议随身带35mm或50mm定焦镜头,这类接近人眼视角的镜头能快速捕捉生活场景,注意观察反光物体——雨天积水倒映的霓虹灯,或者玻璃橱窗重叠的人影,都是很好的素材。
逆光拍摄制造朦胧光晕
很多初学者害怕逆光,但日系摄影偏偏爱追着太阳拍,晨雾中的逆光能勾勒出毛茸茸的轮廓光,就像素描用的炭笔轻轻擦出的高光,拍摄早餐桌上的牛奶杯时,让阳光从侧后方照射,杯缘会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泽。
不过要控制好光比,我的诀窍是:日出后两小时或日落前一小时拍摄,这时光线角度低且柔和,如果正午必须拍,就用纱帘或硫酸纸挡在镜头与太阳之间,记得开大光圈(f/2.8以上),让强光源变成梦幻的圆形光斑。


 花朵绽放笑颜
 花朵绽放笑颜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