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决定了人物的皮肤质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样的手机,别人拍出的人像通透有光泽,你的却显得灰暗?关键在于对光线的掌控,侧光能突出面部轮廓,适合拍摄立体感强的肖像,比如让模特站在窗户斜前方,自然光会形成明暗过渡,而阴天柔和的散射光则适合拍摄少女感写真,皮肤瑕疵会被弱化,切记避免正午顶光直射,它会在眼窝和鼻下投下难看的阴影——就像用强光手电筒从下巴往上照,再好看的模特也会变成惊悚片主角。
构图要给人物的眼神留出呼吸空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人物塞满画面,就像硬把1米8的人塞进儿童摇摇车,尝试打开手机网格线,将人物眼睛放在上三分之一线附近,头顶保留适当留白,如果拍摄半身照,不妨在人物视线方向多留些空间,这种"视觉缓冲带"能让照片更有故事性,比如拍摄向左看的侧脸时,右侧留白会暗示人物正在凝视某物,观众的好奇心自然就被勾起来了。
背景杂乱会吃掉你的主体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明明对焦准确,但照片里的人物就是跳不出来?这往往是背景在作祟,树枝横穿头顶、电线杆"长"在肩膀上,这些都会分散注意力,解决方法是寻找纯色墙面,或是蹲下用天空当背景——就像厨师摆盘时要用素净的餐布衬托食物,如果环境避不开杂乱,试试手机的人像模式,虚化效果能让背景融化成色块,但要注意,拍摄距离小于1米时虚化容易穿帮,人物发丝边缘可能出现塑料感的锯齿。
动态姿势比剪刀手更有生命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旅游照里的"到此一游"姿势总显得僵硬?因为静态动作冻结了人体的自然韵律,试着在人物走动时连拍,抓取衣摆飞扬的瞬间;或是让模特撩头发到一半时按下快门,这种未完成的动作反而充满张力,有个实用技巧:打开手机连拍功能,让模特从远到近走过来,最后选一张步伐最舒展的,就像煮面条时捞起一根甩到墙上,能粘住的才是恰到好处的弹牙状态,动态拍摄也要抓住那个"刚刚好"的临界点。
后期微调是画龙点睛的关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直接发原图就像不化妆就上台演讲,总差点意思,用手机自带的编辑功能,把阴影参数调高5-10点,能挽救背光拍摄的死黑部分;肤色偏黄时,在色温里加少许蓝调,相当于给照片吃了片"褪黄素",但切记别过度——磨皮开到满级会让皮肤失去纹理,就像用美图秀秀做出的网红脸,放大看连鼻子都快磨平了,好的后期应该像淡妆,调整到别人看不出你动了手脚才是高手。


 Hope希望羽
 Hope希望羽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