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专业较好的大专如何选择镜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刚接触单反的同学常被"大三元""小痰盂"等术语绕晕,其实选镜头就像选鞋子——拍风光需要广角镜头的"登山靴",抓拍人像则要85mm定焦的"高跟鞋",某次拍摄校园运动会时,我用24-70mm变焦镜头追拍跳高选手,发现70mm端总差半米够不着,换成70-200mm后立刻捕捉到运动员腾空时绷直的脚背,焦距不是越长越好,体育馆后台用200mm拍特写反而会撞墙。
曝光三要素怎样配合更出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问"为什么阴天拍的照片像蒙了层灰布?"这就像煮饭时水、火、时间没配好,上周带学生拍静物,有人用f/1.8大光圈拍玻璃杯,结果杯口亮部过曝成白斑,我让他们调到f/4.0,ISO从800降到200,快门提到1/125秒,杯身立刻浮现细腻的磨砂质感,特别提醒:室内拍摄时别死守"安全快门",带三脚架时完全可以尝试1/15秒长曝光。
构图法则在实拍中如何变通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分法构图课上演示得很完美,但去年带学生拍菜市场时出了状况,小张坚持把鱼贩放在右交叉点,结果摊位上悬挂的死鱼总入镜,我让他退后两步蹲低,用装菜的塑料筐做前景框架,突然整个画面就有了市井烟火气,当主体和环境冲突时,要么改变角度找天然画框,要么像包饺子那样主动"加馅料"——比如往画面左下角扔颗虚化的洋葱。
后期修图该把握什么尺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把饱和度拉到+100,修出来的红叶像着火似的,这好比姑娘化妆,腮红要透出气血而不是画猴屁股,上学期作业批改时,有学生把夜景的黑色阶压得太死,暗部连电线杆都消失了,我教他们用渐变滤镜分区调整:天空保留20%噪点显得真实,地面灯光则用笔刷单独提亮,修图不是粉刷墙壁,要像老中医把脉那样知道哪里该补气,哪里该活血。
不同题材怎样准备拍摄方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毕业季和拍产品完全是两码事,就像做川菜和粤菜要备不同调料,去年带学生拍婚纱照遇上下雨,原本设计的逆光全泡汤,我们紧急改用透明雨伞当柔光罩,让新人站在车库出口的顶灯下,雨丝在强光中变成天然星芒效果,提前准备永远不嫌多:拍美食要带甘油喷瓶,拍宠物要准备铃铛,而拍老人像最好带把折叠椅——他们站着摆姿势反而僵硬。


 Love爱之韵
 Love爱之韵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