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学徒要学多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基础操作需要三个月磨合
按下快门谁都会,但让相机听话是另一回事,新手常遇到对焦跑偏、曝光失控的问题,就像第一次骑自行车总摔在同一个水坑里,建议前三个月每天摆弄相机拨轮,从光圈优先模式开始实战——比如在阴天拍静物时故意用F2.8大光圈,观察背景虚化如何吞噬掉杂乱的快递箱,有位学员直到第十二周才突然开窍:"原来ISO不是越高越好,那天拍咖啡馆菜单,开到1600全是噪点,活像撒了把芝麻。"
构图思维至少半年重塑
眼睛看到的和镜头记录的永远差个滤镜,曾经有学徒对着晚霞拍了三百张,回来发现全是"电线杆分割天空"的失败品,强迫自己用28mm镜头拍十组"三分法"作业:菜市场的鱼摊、地铁闸机口、阳台晾衣杆,直到能本能避开中央构图,半年后他交的作业里,早餐铺蒸笼的雾气刚好卡在黄金分割线上——这种直觉需要反复犯错才能养成。
用光技巧得跨过四季
自然光是最苛刻的老师,去年带学员拍同一条胡同,他二月抱怨阴影太硬,六月又苦于正午顶光,后来我们做了实验:冬至日下午三点用反光板给银杏叶补光,效果竟比昂贵的闪光灯更柔和,建议追踪某个场景的光线变化,比如每周六早八点去公园长椅,你会发现九月斜射光和十二月漫射光完全不是同个考场。
个人风格要两年沉淀
早期模仿是必经之路,就像小学生临摹字帖,有位姑娘痴迷森山大道风格,整整一年拍高对比黑白片,直到有天她发现自己拍的流浪猫影子比原版多了道栅栏光影——那才是蜕变的开始,建议每年做次作品对比:把去年拍的"得意之作"和现在拍的同类题材放一起,如果看不出进步,说明还在舒适区打转。
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时间长短,而是你是否总在重复第一天的错误,见过五年还在死记硬背参数的,也遇过八个月就办个展的——差别在于后者每次拍摄都带着具体问题:"今天能不能用慢门拍清雨丝但虚化路人?"这种有目的的练习,才是缩短学徒期的关键。


 浅梦悄然绽放
 浅梦悄然绽放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