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和摄像的概念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如何捕捉静态画面
按下快门时,相机会在极短时间内记录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传感器上的影像,这个过程就像快速眨眼的瞬间——光线进入眼睛后,视网膜留下短暂印象,比如拍摄飞鸟,若快门速度不足1/1000秒,翅膀会模糊成一片;但若用1/4000秒冻结瞬间,羽毛纹理都能清晰可见,这里有个矛盾:高速快门虽能定格动作,却需要充足光线,否则照片会漆黑一片,你会如何平衡运动与曝光的矛盾?
动态影像为何需要连续记录
摄像的本质是连续播放静态画面,每秒24帧以上才能骗过人眼形成流畅动作,这类似于翻动书页角的手绘动画——单张是静态的,快速翻动就"活"了,拍摄孩子奔跑时,若帧率低于30fps,动作会出现卡顿;但若盲目选用120fps高帧率,存储卡很快会被占满,有趣的是,早期电影用18fps拍摄,现在反而成为复古效果的秘诀。
构图法则怎样影响画面表达
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,三分法、引导线等规则都在发挥作用,想象把画面划成九宫格,将地平线对齐下1/3线,天空占比更大,能突出云层气势;若对准上1/3线,则强调地面细节,但打破规则也有妙用——故意把人物放在正中央,配合对称背景会产生庄重感,拍摄街景时,你会选择用路灯形成引导线指向主体,还是用框架式构图突出橱窗里的商品?
光影塑造如何决定作品质感
强光直射时,物体阴影锋利如刀刻,适合表现粗犷纹理;阴天的柔光则像加了天然柔光罩,皮肤瑕疵都会隐形,拍摄老人肖像,用侧光能强调皱纹的岁月痕迹;而拍摄婴儿时,逆光搭配反光板能营造朦胧光晕,但自然光总在变化,清晨的黄金时刻转瞬即逝,你会选择等待完美光线,还是用人造光源重塑现场?
后期处理该不该改变原始素材
有些摄影师坚持"直出"原则,就像不施粉黛的素颜;也有人认为后期如同化妆,能弥补先天的不足,过度锐化会让照片充满数码噪点,但适当提升阴影细节,却能挽救逆光拍摄的死黑部分,视频调色更讲究分寸——把阴天强行调成夕阳色调,天空可能出现不自然的紫色断层,你更倾向忠实还原现场,还是创造理想化的视觉效果?


 WindChimeMelody
 WindChimeMelod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