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摄影是不是很烧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刚接触摄影时,第一反应是摸钱包——镜头、机身、三脚架,随便一套下来就得上万,但烧钱这事儿,得看你怎么玩,就像有人觉得喝手冲咖啡必须买进口豆子,而街边便利店的美式也能提神,摄影的门槛可以很高,也能很低。
设备投入是绕不开的起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台全画幅相机配大光圈镜头,价格确实让人肉疼,但新手完全可以从二手残幅机起步,比如尼康D3500套机,两千多就能搞定,我曾用朋友的十年前老机器拍过一组街头纪实,噪点多得像芝麻饼,但光影和构图到位了,反而成了特色,关键不是设备多贵,而是你愿不愿意带着它出门。
镜头群才是真正的无底洞
定焦、长焦、微距……每个镜头都像不同口味的巧克力,尝过就想集齐,但很多人没意识到:50mm f/1.8这类“穷人三宝”镜头,画质足够应对80%场景,有位摄影师用永诺35mm f/2(售价不到八百)拍婚礼,客户根本分不清和上万元镜头的区别,与其纠结器材,不如先摸透手头镜头的极限在哪里。
后期软件能省下硬件成本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人觉得必须买高动态范围的相机才能拍风光,其实RAW格式+Lightroom能拉回三档曝光,去年我在青海用入门机拍星空,原片黑得像锅底,但通过堆栈降噪和调色,朋友圈都问是不是换了哈苏,软件的年费看似贵,可比换设备便宜多了——就像买不起健身房年卡的人,公园跑步照样能练出腹肌。
隐性开销才是隐形杀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脚架、滤镜、摄影包这些配件,单看都不贵,加起来却能掏空钱包,更可怕的是“装备焦虑”:看到别人用无人机拍全景,自己也想跟风,其实我认识几位资深摄影师,常年只用一机一镜,省下的钱全用来旅行拍摄,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光影,不是收集设备发票,与其纠结烧不烧钱,不如先想清楚:你愿意为按下快门付出多少?


 ForestBreezeJoy
 ForestBreezeJo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