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专业名词汇总
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
为什么同样的场景,有人拍得亮如白昼,有人却漆黑一片?关键在于光圈、快门、ISO的配合,比如拍摄夜间的车流轨迹,若用f/16小光圈配合30秒慢门,感光度却只设ISO 100,最终照片可能因进光量不足成为废片,这就像煮汤时火候、时间和水量必须协调——光圈是锅盖开合程度,快门是炖煮时长,ISO相当于是否添加浓汤宝,建议新手在白天练习M档,先固定ISO 100,通过调整光圈和快门观察直方图变化。
对焦模式影响画面清晰度
单次对焦(AF-S)和连续对焦(AF-C)的区别,好比钓鱼时的两种策略:前者像固定鱼竿等鱼咬钩,适合静态肖像;后者如同追着鱼群抛竿,更适合拍摄奔跑的宠物,曾有用户抱怨拍孩子总模糊,其实是误用了单次对焦,当主体距离突然变化时,相机的对焦模块需要像猎豹追踪羚羊般持续调整,建议拍摄运动物体时开启AF-C配合高速连拍,并注意对焦点是否准确落在主体眼睛上。
白平衡纠正色彩偏差
在钨丝灯下拍出的照片为何泛黄?这就像透过彩色玻璃看世界,相机的"色温认知"需要校准,阴天模式下拍摄日落,暖调晚霞会变成冷灰色调,如同给火锅强行加冰块,有个实用技巧:随身携带纯白纸巾,拍摄前手动设置白平衡时用它作为参考物,遇到混合光源的婚礼现场,建议用RAW格式记录,后期再精细调整,比现场纠结白平衡更高效。
景深控制突出画面主体
f/1.8大光圈能营造梦幻虚化,但拍摄集体照时若用此设置,后排人脸可能模糊得像打了马赛克,景深就像舞台追光灯,光圈是光束粗细,对焦距离是灯距,焦距是灯具型号,拍摄美食时,不妨试试"f/2.8+近距离拍摄",让胡椒颗粒都清晰可见的背景虚化,比手机模拟的虚化更自然,记住焦距越长景深越浅,85mm镜头在3米外拍摄人像,比50mm镜头更容易获得奶油般化开的背景。
构图法则引导视觉路径
三分法则是老生常谈,但为什么有些照片分割后反而呆板?就像装修房子时,对称布局适合宫殿却未必适合咖啡馆,拍摄街景时,试试将消失点放在右下交叉点,让观众视线沿砖墙纹理自然移动,遇到复杂的集市场景,用前景的箩筐做框架构图,既能规避杂乱背景,又能增加纵深感,记住规则是用来打破的——当主体充满张力时,居中构图反而比死守三分线更有冲击力。


 Fish鱼儿游
 Fish鱼儿游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