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摄影专业的大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镜头焦段如何塑造画面情绪
广角镜头夸张的透视会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,就像站在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上,扑面而来的江水仿佛要溅湿衣襟,但要注意边缘畸变——去年我带学生在宽窄巷子拍摄时,有个同学用16mm镜头拍的老茶馆,门框都变成了弧形,活像哈哈镜里的世界,这时候就得后退两步,或者换24mm焦段,既保留环境氛围又避免失真。
光线方向决定质感表现
正午顶光在摄影教材里常被诟病为"死亡光线",但去年在峨眉山金顶拍摄时,我们发现这种硬光恰恰能突出云海的层次,就像川菜里的干煸技法,强烈的明暗对比反而造就独特风味,记得提醒学生随身携带反光板,当拍摄乐山大佛局部特写时,用银色面从侧面补光,那些历经千年的皱纹顿时就有了立体感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
在锦里古街拍糖画艺人,1/500秒能凝固糖丝飞溅的瞬间,而1/15秒则让转动的糖勺变成金色漩涡,这就像火锅里的毛肚,涮三秒脆嫩,煮三分钟就绵软,有个实用技巧:拍摄都江堰放水节时,用追随拍摄法保持主体清晰而背景流动,快门控制在1/60秒左右,既能交代环境动势又不失主体细节。
色彩管理要尊重地域特色
九寨沟的湖水为什么在照片里总像加了滤镜?其实是因为CMOS传感器对蓝绿色特别敏感,就像四川泡菜坛子里的老盐水,相机也需要定期"养"白平衡,去年在色达拍摄红房子时,我们特意在清晨色温较低时拍摄,让温暖的阳光与冷调的阴影形成互补色对比,这种色彩张力单靠后期调色是很难模仿的。
构图法则要服务内容表达
三星堆青铜面具用中心构图突显神秘感,而成都茶馆更适合三分法构图,就像川剧变脸,该满堂彩时绝不吝啬画面空间,有次在青城山教学,学生执意用对称构图拍道观,结果拍得像建筑效果图,后来改用前景的香炉做框架构图,瞬间就有了烟火气,构图不是数学公式,而是视觉的呼吸节奏。


 心湖泛起涟漪
 心湖泛起涟漪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