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摄风景的技巧和构图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光线是风景摄影的灵魂
清晨五点的山顶,为什么专业摄影师宁愿冻得发抖也要等?答案藏在"黄金时刻"里——日出前后半小时,阳光以15度角穿透云层,能给山峦镀上琥珀色镶边,去年在黄山拍摄时,我故意让镜头迎着晨光,松针边缘立刻浮现出毛茸茸的光晕,但正午强光下拍摄海景就需反向操作:等待白云飘过充当天然柔光箱,波浪的金属质感会立刻变成丝绸纹理,相机宽容度永远比不上人眼,遇到大光比场景时,不妨用青苔或礁石当前景测光。
三分法构图需要打破才生动
教科书总说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1/3处,可去年在呼伦贝尔草原,我偏把天空压缩到只剩一条金线,因为当时成千只候鸟正贴着草尖飞行,压低视角后,鸟群瞬间变成了掠过金色海洋的舰队,遇到笔直的白桦林时,试试把树干故意顶在画面边缘,这种"破框"构图会让观众感觉树木无限延伸,记住构图法则就像炒菜放盐——没有绝对标准,但当画面出现明显不适感时,八成是某个元素卡在了画面正中央。
前景运用决定画面纵深感
在青海湖拍油菜花时,我蹲下让几株花茎紧贴镜头,结果花海突然有了"扑面而来"的立体感,这个原理类似我们看3D电影:大脑通过近处模糊的眼镜框来判断后方景深,拍摄沙漠时,可以故意让驼队从沙丘背面露出半个驼峰,比完整拍摄整支队伍更显辽阔,下次遇到水面倒影别急着平拍,试试把岸边芦苇压在前景,模糊的苇杆会像画框一样锁住观众的视线。
慢门技法让风景活起来
去年在壶口瀑布,1/1000秒拍出的水花像凝固的冰碴,改用1/15秒后,黄河水突然有了熔岩流动的质感,但慢门不只是加ND滤镜那么简单:拍风吹麦浪时,0.5秒曝光会让麦穗变成抽象色块,而2秒以上反而能拍出丝绸般的流动感,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,不妨做组对比实验——就像煮溏心蛋,有人喜欢6分钟,有人偏爱7分钟,关键要记录下每次参数和效果,记住三脚架不是万能药,拍雾海时,轻微的手抖反而能制造出梦境般的虚实过渡。


 Grace优雅风
 Grace优雅风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